||政府动态||今日樟树||招商引资||樟树经济发展状况||樟树概况|| 风土人情||旅游资源||地产药材||企业风采||中药材城||网站记事||

黄篾篓子开村

樟树市西北三华里处,有个村庄叫黄家垴。

该村建于北宋年间,现有六十多户,近三百人。村里每家至少有一把篾刀,每个成年男女都有一枚补针(篾匠的工具)。一进冬闲,家家户户,破篾编篓。他们编的除了药材行装药的篓,还有囤谷的"囤皮"。这些东西比较粗糙,竹篾也是起掉了青皮的黄篾,但销售很大,范围上到赣州,下至九江。因此人们便把黄家垴叫做"黄篾篓子"。

"黄篾篓子"还有个其它村没有风俗。这个村的后生到外地成亲落户,不象其它地方受歧视,村里人称这样的后生是去"开村",对他们十分支持。 村里后生一旦在外地选好了会心的姑娘,订下了"开村"婚约,一个月内就不用下田做事了,各家都用上等礼遇轮流招待他。"开村"一般选在正月十五日前,因为大家期望后生婚后能抱上个"花灯崽"。 "开村"要举行"送嫁"仪式,由尊长主持在祠堂里举行。

这天清早,"开村"的后生由本房兄弟陪在家里。祠堂里摆好香案,香烟缭绕。三牲祭品排列在祖宗牌前,锣鼓响个不停,爆竹放个不停,气氛十分热闹。大厅中央有一桌酒席。早饭过后,由尊长带队,各房长者来接"开村"的后生到祠堂去,他的双亲也随往。首先陪酒的是同年男子,然后各家送上礼物,最后,尊长双手捧着茶盘,将里面用红缎包着的一把新篾刀和一枚新补针,送与"开村"的后生。后生受过礼物,跪下拜过祖宗,拜过父母,拜过村中长辈,便由尊长请来的当地教书先生,代读"黄氏祖训": "打马奔驰去他乡,男儿随处可开疆; 远游外地非无情,久在他乡即故乡。 得志莫忘双亲苦,传家篾刀总飘香; 祖宗保佑生贵子,黄家祖上又添庄。" 上面这则"祖训",据说是民国十一年所编。

"黄篾篓子"后生"开村"到外地,生下的男孩要姓黄,学篾工,上黄氏正谱;女孩也要姓黄,并可以破女子不上上正谱的惯例。 这个风俗从前为不少邻村人鄙视,到解放初这种鄙视观念完全改变了。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