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概况||樟树经济||樟树人物||今日樟树||政府动态||招商引资|| 风土人情||旅游资源||地产药材||企业风采||药材市场||网站记事|
市域概况及投资环境 招商引资服务机构 外商投资开发项目 樟树招商动态
目 录 : 一、区位 二、交通 三、通讯 四、经济特色 五、文化积淀 六、自然环境 七、发展前景
樟树因树得名、因药成市、因酒扬名。历经2100多年的风霜洗礼。今天,54万樟树儿女在这片1286.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继往开来,正以"药都、酒乡、商埠、盐化城"的风采昂首再造新辉煌。
近年来,我市坚持"调结构、夯基础,上项目、增后劲"的经济工作方针,形成了一定的后发优势。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2002年,我市新增固定资产218497万元,比前5年的118106万元增长85.5%。新办各类工业企业201家,产业涵盖制药、酿酒、机械、电子、化工、制衣、建材、彩印、农产品加工等10多个领域,成功启动了工业园一期工程,正紧锣鼓的进行道路、供水、排污、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有20多家企业入园;新建规模市场7个,其中中药材城占234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属全国一流;新开发高效农业基地27个,生猪、家禽、蔬菜、中药材等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完成水利重点工程5个,累计投资18832.4万元,较好地解决了防汛安全问题,提高了灌溉效益;完成了樟店线、樟观线、张北线及阁山、吴城旅游公路和一批乡村公路改造任务,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水泥)路,村村通公路目标;完成了新城区规划和部分道路网架建设,拉开了行政、住宅小区建设帷幕,全面进行了城区路、讯、水、电等改造,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完成了农电网改造,大大降低了农民用电价格。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樟树以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可称独树一帜。
一、区位优越
      二、交通便利  
樟树地处江西腹地,距省南昌不足1小时路程,处昌九工业走廊和京九经济带的十字交叉点,可较好地承接和辐射,是襟带江西东南西北四大门户的天心地胆之地。   樟树自古就是"四会要冲""八省通衢"的水陆交通要津,现代化的立体交通更成了樟树联接外部世界的便捷之途,赣粤、沪瑞高速公路在昌傅形成立交,105国道纵穿市区;京九、浙赣铁路成十字形横跨10个乡镇街道;赣江水道中分全市。
三、通讯快捷  
樟树自秦以来就是江南最重要的驿站,如今的邮政电信更趋现代化。程控交换机容量达7万门,无线寻呼、移动数据网覆盖全市城乡;电报电路自动转报,并设有短波电台。
四、经济特色明显     五、文化积淀深厚  
药、酒、盐不仅支撑了全市经济大厦,还是樟树的三面"金字招牌"。
樟树既是承载深厚药文化的历史名城,又是蕴藏丰富药资源的新兴城市。
樟树药业,素以"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享誉神州。樟树药业始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历1800余年而不衰,三国时著名道人、医学家、药学家葛玄在樟树城区南的道教名山阁皂山,采药炼丹行医修道40余年,遂开樟树药业先河。到清代,樟树80%以上的人口"吃药饭",其药业人员遍及大江南北,成为我国药界赫赫有名的"樟树药帮",居药界三邦之首。樟树药"齐",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扼江广之汇","集三巴之异产,采百粤之珍丛"。樟树药"灵",在于其特有的炮制方法,不论炒、浸、炮、炙或是烘、晒、切、藏,无不出类拔萃,独树一帜。新中国成立后,每年一次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商贾云集、药品荟萃,更使药都名扬四海,其参与范围之广、药商之众、品种之多、时间之长,成交额之高均为全国药市之冠,每届大会成交额均超10亿元。
近年来,随着生物药在国际市场日益走俏,樟树市抓住机遇,把药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来抓,制定了"种药材、兴药市、建药厂、办药校、添药景"五大战略,推动全市药业向现代化、集药化、产业化、高品质、高效益发展。目前,全市有中药材种植户6000余人,种植基地33个,总面积突破10万亩,中药材种植业被列为国家"星火"产业。樟树制药业实力雄厚,樟树医药集团、仁和集团、长江生物、宏洁、齐灵、金康生物等制药企业年销售收入达3.7亿元。已经投资1.5亿元兴建的药都中药材城,其宏大的规模更为药都"药街溢药香"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传神之笔。
樟树酒文化历史久远,"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南宋诗人陆游曾在他的《对酒》诗中发出对樟树名酒如此的赞叹。
4000年酒文化底蕴为中国名酒--"四特酒"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清光绪年间,樟树娄源隆酒店在继承樟树传统小曲酿造蒸馏白酒工艺的基础上,吸取山西汾酒和湖北汉汾酒的工艺,酿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优质白酒,大受欢迎。娄源隆酒店一时声名大振。为区别其它白酒,1930年,娄源隆的分号天成酒店,首先在酒缸和酒坛上贴上两个"特"字,稍后又用大鹏商标贴出四个"特"字,以示特优,"四特酒"从此诞生。
"四特酒"集众家之长,又独树一帜,属"特香型"新酒种,具有"亮似钻石透如晶,芬芳扑鼻迷逗人,柔和醇甘无杂味,滋身养神类灵芝"的特点,是江西第一名酒。20世50年代末的一次中央会议上,"四特酒"被选作会议用酒,深受欢迎,且有"清香醇纯,回味无穷"的好评。以后,"四特酒"声誉益隆。今天,江西四特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家大二型二级企业,目前,产品有7个规格、141个品种;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近4亿元,上缴税收近亿元。"四特酒"已成为樟树经济的支柱产业。此外,醉人的酒乡还拥有樟树"健酒"、"贡酒"、"吴城酒"、酒王酒"等品牌,各类黄酒、甜酒、药酒和营养酒等美酒佳酿更是琳琅满目。
盐业是樟树市域经济突起的一支新军,位于樟树市区东南面的大桥乡、洋湖乡、永泰镇和店下内镇境内,盐储藏量达103.71亿吨,面积为133.60平方公里,矿体累计厚度40米至60米,结构特征及深度便于开采,是江南最大的岩盐矿,在全国居第五位,按每年开采100万吨计算,可以开采2900多年,目前,在矿区形成规模生产的制盐企业有江西盐矿和富达盐矿。其中,仅江西就已形成45万吨真空制盐和1.6万吨芒硝的年生产能力,产品在全国内外享有盛誉,同时,薛溪与新疆客商合作的氯碱项目正在筹建之中,一个盐、碱工业竟相发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樟树,是长江文明的发源地。距今4500多年前的樊城堆遗址,记录了远古先民刀耕火种的奋斗足迹。这里是江西省县(市)古化遗址最多的地方,现有墓葬、古建筑、石雕、碑刻、革命文物保护点1000余处,其中筑卫城遗址廓宏大,造型奇特;吴城商代都邑遗址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定论,被列为"20世纪全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并选入国家文物局"十五"期间50处大遗址重点保护项目之一,排名为第一类共同21处中的第8位。
作为声震八方的"药都",樟树是以药物养生延寿为精髓的道教灵宝派创派之地,其始祖葛玄早在三国时期就在阁皂山采药炼丹,开创樟树药业之先河。此后,"药都"文化千锤百炼,孕育了药都独具魅力的药文化景观;葛仙命名的八卦图式百草园,葛仙捣药用的"丹井"、樟树药界祭祀药祖的三皇宫、巧匠如云的百年药店、古色古香的药王街、交易火爆的大型中药材城……,樟树境内的阁皂山素享"天下名山、道教福地、神仙之馆"的美誉,唐代被封为"天下三十三福地",宋时与龙虎山、茅山并称全国道教三大传录圣地,道家羽士争相归隐,名医名家乐此不疲,其道教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名噪天下。方圆50余平方公里的阁皂山旅游区森林覆盖率达83.4%,空气质量和水质均超过国家一级标准。这里峰峦叠嶂、泉岩奇特、古木参天,钟灵毓秀的山水吸引了朱熹、文天祥、颜真卿、解缙等历代名士纷纷躬临其盛且留下诸多题咏,使"道灵、药灵、山水空灵"的阁皂山更加名声卓著。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今天的樟树儿女,更赋予自己璀璨的历史和秀美的山水以十分迷人的时代内涵:江南商都吴城文化博览园、阁皂山大万寿崇真宫、紫阳书院等被重修新建;以朝药王、访药店、观药景、逛药市、品药膳为内容的药都特色游将休闲、保健有机融合;阁山赣水的天成胜迹与药文化酒文化欣赏、道教朝拜等旅游项目交相辉映。
六、自然环境优美  
樟树处鄱阳湖与赣中丘陵过渡地带,属无震区。境内以平原低丘为主,构成从东南到西北呈马鞍形的倾斜走向。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20-40米,约占市域面积的41%;市内八水过境,形成滩涂近万公顷,水库、湖泊星罗棋布。
樟树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5℃;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564.9mm;日照充足,全年日照率为43%;无霜期长,年均272天。土壤肥活,植被好,森林覆盖率在24.1%以上;域内无工业污染,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七、发展前景广阔  
樟树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而且市域的土地、生物、矿产、旅游、品牌五大资源优势趋强,发展现代经济前景广阔。按照"科技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活市"的发展战略,樟树市的开发重点是:
1、 以药材种植为依托,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鼓励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以制药企业为龙头,靠大联强,组建新的制药集团企业;以中药材市场为先导,营造宽松环境,整合现有品牌资源,完善产品优化升级质量管理服务保证体系,新产品开发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形成种、产、销一条龙产业链优势。
2、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信息产业和机电一体化的机械制造以及新材料等战略型、知识型产业。
3、樟树市域面积1286.77平方公里,不仅有41000公顷良田,还有20000公顷宜林宜草宜牧的三边地、滩涂、稀疏林地和7800余公顷可养水面,可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
4、樟树生物资源丰饶,市域内有林面积31000余公顷,动植物种类繁多,可供食用、药用的量大,可重点开发生物工程、生化制药和新食品、新饮料。还可实施药酒联姻、药盐联姻、走美容益智、营养保健的开发之路。
5、樟树市境内的地下资源丰富,主要有岩盐、煤炭、瓷土、卵石、花岗岩等。可开发氯碱工业、精细化工和建材业。
6、樟树旅游业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几千年丰厚文化底蕴的积淀,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和山川毓秀的自然环境,将成为旅游业开发的热点。
道教圣地阁皂山,属武夷山西延支脉,连峰数十,主峰凌云峰海拔820米,其余都在300-500米左右,抬头仰望,峰回峦复,苍山叠翠,形如去天楼阁,登山凭眺,阁水感溪两水抱山,犹似双龙护珠。山上古松修竹,霞蒸云蔚,山下飞瀑鸣泉,清流涓涓,鬼斧神工,有如仙境。这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曾引来朱熹、文天祥、解缙、周必大、范椁、陶粥、虞集等一大批历代文人骚客和政要联袂来此登临览胜,驻脚讲学;张天师、葛仙翁、丁令威、张玄通等大批道学名家趋之若鹜,选此参道修炼。这些名士留下了诸多传说、遗迹,是开发旅游和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
市境内考古学家以地名命名的吴城和樊城堆两大文化遗址,也是开发旅游的好地方。
临江镇大观楼内的维崧是宋代名臣王安石的出生地;大观楼上有明代大名士解缙的大手笔"临江府"竖额;还有大学士苏东坡的写经台;明代大臣子向子湮的隐居地有宋高宗御书的"芳林"遗迹等,都极有旅游开发价值。
沿江数里的空阔地和誉洲最后一批农户迁出后的江心岛,开发出来后将是樟树旅游娱乐、休闲度假的一个新亮点。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