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概况||樟树经济||樟树人物||今日樟树||政府动态||招商引资||风土人情||旅游资源||地产药材||企业风采||药材市场||网站记事|
古镇沿革
工商名城
军事重镇
南北要津

军事重镇

  樟树镇既是通衢要津,又是江西省会南昌的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期,樟树一带就是屯兵积粮的战略要地。
新淦界埠出土的战国粮仓,长61.5米,宽11米,堆积厚度最高1.2米。秦平定江南之后,在古淦阳置县。汉武帝时,南海王反,武帝派简忌将兵击之,以其军降,处之淦阳。可见当年淦阳有重兵屯驻,可防止降军反叛或逃跑。《太平寰宇记·废新淦县城》载"按舆地志,汉时南部尉所理之城。"就是说豫章郡尉即治淦阳。清乾隆《清江县志》载:"豫章统县十八,淦当其冲。县距郡治近,声援相应,故都尉典重兵以制全郡中权"。
  三国时,东吴仍在淦阳置南部都尉治。东吴主将周瑜曾在樟树一带作过战。五代名将黄法坐镇淦阳,大败侯景法,以护城有功而升任交州刺史。宋淳化三年(992年)设清江镇巡检司。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六月,都御史五守仁奉令讨伐宁王宸濠之乱,自吉安起兵,会各府县兵于樟树镇进行讨伐,置克豫章而平宁王之乱。无论金兵、元兵、清兵南下,无不先取樟树。"以通南进之道"。历代农民起义军,也重视攻占樟树、临江。红巾军首领彭莹玉、项甲。元末起义军首领陈友谅,明代华林寨主陈福一等,都曾攻占过樟树镇、临江镇。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在樟树一带与明将左良玉进行了数次激烈的争夺战。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进占南京后,又下南昌、袁州、临江、吉安、建昌等地,唯赣州据险孤存。临江镇人杨廷麟因主战遭贬后正在家乡讲学,便毅然奔赴赣州起兵勤王,"取万安、抵泰和,复吉安全郡,又收临江",然后进占樟树,以为北上之基地,后兵败赣州,以身殉国。
  在太平天国军事史上,樟树、临江两镇也占有重要的地位。1856年3月,石达开部主将黄玉昆攻克临江后挥师东渡赣江,在樟树镇附近消灭清副将周凤山部二万余人,在临江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基地,兴办了规模较大的兵工厂,铸造大炮,打制各种武器;在樟树设立能仁馆,和药库治疗伤兵,招聘军医,职同军师。为了保卫这个根据地,太平天国著名领袖石达开、李秀成、胡以晃以及大将韦俊、石镇吉、杨玉清、杨闰清等都在这里战斗过。为了保卫这个基地,太平军在樟树架设了浮桥,使河东、河西交通便利,樟树、临江联成一体;又在樟树斜对岸的荷湖馆建了炮台,封锁赣江,阻南昌守敌南下,从而使这个基地坚持了两年之久。
太平军占领了樟树、临江,可西掠高安、东进抚州,南窥赣州,北踞自武宁、宜丰通九江之路,特别是扼住了省会南昌的咽喉,使敌军道途梗塞,直接威胁南昌守敌,震慑湘军老巢湖南。 民国十五年(1926年)6月,北洋军阀江西省总司令邓如琢为阻北代军进军,将司令部移驻樟树,亲率中央第一师七千人在樟树一带布防。9月16日,北伐军第二军进驻临江,当日就在樟树镇赣江西岸的薛家渡一线布防,与邓隔江对峙。10月2日,北伐军一军占领新淦县城后,与二军夹击樟树镇。10月4日,邓如琢在惨败之后被迫在樟树发出通电,声言辞职引退。他纵兵抢劫,勒索商界四千银元后,率残部向丰城溃逃。北伐军于15日进驻樟树镇。然后以樟树为据点,挥师北上,于11日14日光复江西全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樟树镇也有着光荣的历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同志几次到清江,组建了中国国民党清江县党部。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一方面军三军团进驻清江,成立了清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1930年7月11日,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在兴国发出了进攻樟树的命令。
  7月24日,红四军与国民党军激战在樟树南部,"击破二营之敌,缴枪近二百,俘虏敌兵一百余"。毛泽东同志亲自率军进占樟树。 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炸毁樟树赣江大铁桥,与国民党军队开展樟树争夺战。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为阻我军南下,夏威兵团驻扎樟树镇,又炸毁樟树赣江铁路便桥。我军攻进樟树后,采用浮运安装法抢修赣江便桥,在樟树建立接兵站,筹粮集款,支持第二野战军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