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交会盛况空前
昔日的樟树药王庙会,吴商蜀贾走骎骎,南北川广药材汇集,堪称盛会。 今天,樟树全国药材交流大会,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成交数额越来越多,可谓盛况空前。自1958年以来,在樟树举办过17次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总购销额达17亿6000多万元。 1958年,由省卫生厅主持在樟树举办第一次全国中药材交流会。当时到会代表数百人,成交额仅150余万元。药交会继承了药都传统,开辟了药材流通渠道,受到全国同行的欢迎和支持。以后,每年在樟树举办这样的药交会。 1963年3月成立了樟树药材工作委员会,具体筹办每年药交会事宜。这一年共举办了两次全国药材交流会和一次全省药材交流会。药工委规定交流范围为三类中西药和药械;商品交易分现货与期货两种;价格一般按调拨价、牌价,也可以面议;大会撮成交金额2‰作为手续费,购销双方各负担一半。 大会设了三个展销馆:中药馆、西药馆、零售馆,并附设邮电、银行、商业、保健机构为代表服务。 "文化大革命"期间,药材工作委员会解体,药材交流大会被迫中断。 1977年,中央商业部、卫生部、农林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召开全国中药材生产工作会议,清江县医药公司代表应邀列席。会上,余秋里副总理大声疾呼恢复中药材传统生产、炮制、流通方法,盛赞樟树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贡献;各省、市、、自治区代表要求恢复樟树全国药材交流大会。 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在1980年11月举办了第十一次樟树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2573名代表欢聚药都,大家劫生重逢,恍如隔世,心情都格外激动。他们纷纷寻访老朋友,结识新伙伴,洽谈生意,签订合同17735份,成交品种1451个。总购销额达6361万多元,比"文革"前最高年份的总购销额翻了一番。 近几年,每年秋季举办一次药材交流大会,江西的金秋,气候温和,景致宜人。这时中药大量上市,下年的购销计划也已心中有数。樟树全国药材交流大会的请柬一经发出,全国各地代表就蜂拥而来,街头巷尾,到处是欢迎的标语和五颜六色的广告。会场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常。 几十个展销馆,争妍斗艳,各具特色。交易厅里一百多张大圆桌前座无虚席。玻璃柜里、交易桌上,摆放着各种中药材和中成药样品。耀眼的霓虹灯、醒目的广告牌,代表们南腔北调的洽谈声,收录机播放着悦耳的轻音乐,整个交易会场买卖兴隆。反映了我国中药事业的繁荣兴旺,代表们高兴地说:"走进交易场,脚迹遍全国。药材总集汇,购销两便利。"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商品生产的流通。 1985年11月上旬举办的第十六次樟树全国药才交流大会盛况空前,来自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2600多家公司、药厂和联合体、个体户的上万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参加交流的货物中,新开发的产品多,优质名牌产品多,滋补药物饮料多。代表们成交踊跃,购销两旺,总额达7亿元。 清江县政府和人民为改善交易条件,做好服务工作。1982年兴建了药交会会场,占地15000平方米。其中有可容纳5000人洽谈生意的交易大楼,有上千床位的药都饭店,还有十几间简易展销馆,1986年,又集资300万元,兴建了主楼的药都宾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