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业兴百业俱兴
药业前进,各业兴旺。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2亿6270万元,比1980年增长60.56%。其中,工业产值1亿208万元,居全省先进行列。 解放前,清江县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1949年,全县只有碾末、发电等6家小厂。个体手工业者800余人,年产值仅111万元。现在,清江工业颇具规模,省、地在清江的工业企业除樟树制药厂外,有年产矿盐10万吨的江西盐矿、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樟树粮油加工厂、全县规模最大的樟树贮木场、江西省地质矿产局九一五探矿大队和第二物探大队,以及临江煤炭矿山机械厂。 本县有酿酒、粮食加工厂、食品、染织、服装、磷肥、皮革、印刷、建林、煤炭、机械等工业,县、乡、镇企业约200家。四特酒、磷酸、油毡、机砖、电动葫芦、女春秋衫等项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5年,全县工业产值达1亿208万元。 樟树四特酒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清香醇纯、回味无穷",成为全国白酒行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84年在国家轻工部举办白酒质量大赛中荣获"银杯奖"。四特酒不但在江西城乡深受欢迎,"无四特不成宴席",而且风靡全国,誉满京华,列为国宴用酒之一。 近几年来,樟树四特酒生产发展很快,年产量由1960年的183吨,增加到1980年的1500吨,又增加到1985年的6000吨。目前,樟树四特酒厂新增5000吨生产能力的扩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23个酒基厂已建成,1986年年产四特酒15000吨。 樟树磷肥厂实际上是一座磷化工综合厂。它从单一生产钙镁磷肥,发展到生产黄磷、五硫化二磷、磷酸二氢钾四个产品,填补了我省空白,甲酸、磷酸远销罗马尼亚、新西兰、巴基斯坦等国。该厂年产值1000多万元。 樟树水陆交通便利,浙赣线通过清江县境有54公里。有九条专用支线,铁路通车里程85公里,有车站9个,年货运时约65万吨,客运量58万人次。以樟树为中心,公路四通八达,省养干线有南(昌)井(冈山)路,清(江)萍(乡)路、清(江)高(安)路三条,县养公路计84条,578.74公里,年货运量171万吨。内河航道长87.4公里,通航河流有赣江、袁河、肖江。全县拥有各种汽车千辆,大小船舶六七百艘。 樟树港是江西重要的内河港口,现有客运码头2个,货运码头7个,最大靠舶能力100吨,堆存能力近百万吨,负担着赣州、吉安两地区物资中转任务。十里码头,吊机林立,车辆穿梭,年吞量约200万吨。 清江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属半平原半丘陵地区。全县现有耕地面积66万多亩,其中水田53万多亩,盛产水稻、柑桔、药材、茶叶和油料。 1985年,产粮5亿4851万余斤,油脂54715担,饲养生猪358750头,家禽年末存栏167万多只,产蛋30000余担,水产品产量70000余担,乡镇企业产值达295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 清江县商业也很发达,全县有国营和集体商业网点2623个,从业人员近4000人,平均每个网点服务人口为800人。此外,有个体商业户1500余个,作为国营、集体商业的补充,年社会商品零售额1亿元,农副产品收购额6000万元,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达3000万元。 樟树镇作为药都、酒乡、贸易城,除举办药材交流会以外,还经常举办各类物资交流、商品看样订货和展销会。1985年举办的全省百货订销会、上海经济区首届农村优质产品交易会,成交金额约8000万元。 樟树镇历史悠久,人文昌盛。文化、教育、体育事业都比较先进。清江县博物馆,规模宏大,馆藏丰富。郭沫若同志曾亲题馆额。 樟树中学为全省重点中学,已建校63年,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人才。此外,还有三所中学、五所小学。清江县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药都樟树,有着闪光的过去,崭新的今天,更有着灿烂的未来。它将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繁荣昌盛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
||||||||||||||